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 > 不正当竟争

不正当竟争

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 应以构成侵权行为为前提

  • 时间:2019-08-26
  • 关键词:应以,侵权行为,反不
  • 热度:

  【案情】原告某农产品公司一直致力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2008年1月至5月,原告经营的农产品取得全国农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商品条码。被告高某是某饭店个体经营者,该饭店是广州某饮食公司的特许加盟店。依据特许经营协议,被告销售的农产品来源于广州某饮食公司。原告发现被告在其销售的农产品外包装袋上印有原告的卫生许可证号、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并印有与原告农产品一致的产地,同时还注明出品商、监制为广州某饮食公司。原告以被告销售的商品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

  【分歧】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该规定指向的违法主体是在商品上作虚假表示的实施者。本案被告是销售商,没有在涉案商品上实施虚假表示行为,其行为不适用该项规定,但能否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而构成不正当竞争?对此,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被告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损害了原告合法权益,应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二种观点认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本质上属于侵权行为,认定被告的行为是否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首先要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本案被告没有侵害原告合法权益的故意或过失,其行为不构成侵权,不能认定为不正当竞争。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1.不正当竞争之诉源于侵权之诉,判定不正当竞争应以构成侵权为前提

  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定义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将不正当竞争行为定义为:“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从定义上分析,不正当竞争行为本质上系侵权行为,且是市场经济中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通过传统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来解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具有合理性。由此,判断经营者的竞争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首先应从经营者有无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加害行为、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是否遭受了损害、主观上是否具有侵权的故意或过失以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四方面进行判断,其次才是考量能否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条款。

佳卫打假服务优势
隐私保障
严格保密制度,保障打假维权隐私
务价格公道
价格透明、公道,不收取任何额外的费用
专业齐全
拥有10多个法律事务,涉足所有法律事务
快速响应
30秒快速响应,7*24小时提供在线/电话免费服务
服务精致
专业打假律师提供解决方案,一对一专业问题解答
打假服务
企业打假 知产维权 消费维权提供打假线索 共享打假成果
免费电话咨询